健康知识

分类
正确认识饮用水的酸碱性(即pH值) 发布时间:2018-06-01 16:20:28

饮用水的酸、碱性在化学上以pH值标识,pH=7为中性,pH<7为酸性,pH>7为碱性。


一、水质标准中pH值指标

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饮用水的pH值对人体健康无影响,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在饮用水水质标准中:没有具体pH指标。只说明低pH有腐蚀作用;高pH有肥皂味,影响味觉。


美国EPA(环境保护署)饮用水水质标准:一级水,没有pH指标;二级水(生活饮用水也叫自来水),pH6.5-8.5.


我国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(即自来水卫生标准):pH6.5-8.5,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pH规定了限值6.5-8.5,是

因为低pH有腐蚀作用,防止自来水管道生锈,高pH有肥皂味,影响口感;我国GB8537-2008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:没有pH指标;即将出台的包装饮用水安全国家标准中:也没有pH指标。


因此,不存在喝碱性水还是喝酸性水好的问题,只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水都可放心饮用。


二、很多天然的好水偏酸性

广西武鸣县大明山岽寺淡泉:pH6.7,浙江杭州虎跑泉:pH5.8,有世界“长寿村”之称的日本秋田县的八森谭:pH6.2;而某些天然水偏碱性,如太湖水及由它制成的自来水水质并不好。


因此,以偏酸性还是偏碱性来划分水质好坏是不科学,而应以是否符合国家水质标准、水中杂质及其受污染情况决定水质好坏。


三、水是喝到胃里的,胃的环境是酸性的,pH为2-3


胃液作用:(1)杀菌;(2)软化食物帮助消化。


很多致病菌:如沙门氏菌等,都喜欢偏碱性的环境,如果试图喝碱性水改变我们胃的环境,反而是降低了胃液的杀菌功用,帮助了有害微生物的生存。


胃液是一种酸性较强的缓冲溶液。不管你喝什么水,喝到胃里后,pH值都会改变为酸性。


四、我们日常所说的酸碱性食物是指食物的“致酸碱性”,而不是食物自身的“酸碱性”,食物自身的“酸碱性”和它的“致酸碱性”(食物吃下经消化吸收后在人体内新陈代谢形成产物的酸碱性)是两回事,它们往往是相反的。


大多肉类食品(猪、牛、鸡、鸭、鱼、虾、蟹等动物肉)和谷类食品(大米、面粉、花生等)为“致酸性”食物。


大多数蔬菜(如青菜、萝卜、洋葱、菠菜、西兰花、油菜、马铃薯等)、水果(苹果、香蕉、橙子、草莓、葡萄、樱桃、猕猴桃等)、菌类(蘑菇等)、藻类(海带等)等为“致碱性”食物。


鸡蛋的蛋黄是致酸性的,而蛋白是致碱性的食物。


水是既不致酸、也不致碱的食物。


多数蔬菜、水果等自身都是酸性的,但却都是“致碱性”食物。


用pH试纸或酸碱液实验只能测试食物自身的“酸碱性”,而不能测试它的“致酸碱性”。如果用这种方法做实验,多数的水果和蔬菜都是酸性的,都不建议食用,其实它们都是很好的致碱性食物;茶叶和醋等测试也都是酸性的,但它们也都是致碱性食物。


因此,吃“致碱性”食物和喝碱性水完全是两回事。所谓“喝弱碱性水好,喝弱酸性水不好”的说法是不科学的,是误导宣传。饮用水只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,不管是弱酸性还是弱碱性,饮用结果都是一样的,因为水是中性食物,它既不致酸、也不致碱的。


五、人体有酸性与碱性之分吗?

最近,关于人体“酸性体质”、“碱性体质”的报道,还有很多的关于改变酸性体质的办法,一些厂商为推销产品比如“碱性水”、“离子水”或其相关设备,不断向公众介绍人体酸碱知识。“人体真有酸碱之分吗?”记者采访了几位医学专家,称人体分出酸碱度是不科学的。


人体自身有强大的酸碱调节功能,体质分酸碱是不科学的。


北京大学生理学系教授范少光:在西医理论中,人体没有酸性与碱性之分,因为人体自身有强大的酸碱调节功能,外界对其影响是很微小的,即使人体摄入有酸性或碱性物质,也会被这种调节功能很快中和。


北京协和医院肾内科主任刘文虎:人体确实会出现偏酸或偏碱的情况,但并不说明人是什么“酸性体质”、“碱性体质”,正常人的pH值都会保持在7.35-7.45之间,不论你吃多少酸性或碱性食物,都不能将其改变。


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病科主任兼北京大学教授汪涛:医学上没有酸性体质的说法,一些慢性疾病,时间长了可能导致人体中堆积酸性废物,并不是酸性废物堆积导致疾病,这个因果关系不能颠倒。


其实,人自身有两个调节系统,一个是呼吸系统的调整,一个是肾脏系统的调整,在人体内通过酸碱平衡。强大的肾脏,可以通过尿液排掉身体内多余的酸碱性成分,而呼吸也能帮助人快速排掉很多酸碱性成分。而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人的体液,体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缓冲系统,它在酸碱性食物发挥“作用”前,就会被机体本身中和掉。